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(建築物)十輪院

登記日期:1958.02.08

十輪院的主廳是鎌倉時代建造的國寶。

世界遺產 Gengoji Temple Gokurakubo 具有常見的特徵。

大支柱頂部的蟇股是鎌倉時代建築風格的代表性例子。

主大廳是作為崇拜內石佛的大廳建造的。

地藏石佛龕建於鎌倉時代,是十輪院(重要文化財產)的主要雕像。

南門是十輪院的前門,是鎌倉時代的建築(重要的文化財產)

在護摩堂,跟隨二童子的不動明王(重要的文化財產)

在每個月的28日,將在不動明王面前舉行護摩祈禱。

各個季節的各種花朵盛開

這是一座非常安靜的寺廟,在奈良町受到遊客的歡迎。

評論

評論

十輪院位於寧靜的奈良町中,元興寺舊境內的東南角。
據說這裡曾是元正天皇(715-724)的敕願寺「元興寺」的子院,在室町時代(1336-1573)由於戰亂而失去了許多寺寶,不過到了江戶時代(1603-1868)初期,受到德川家的庇護,修理了寺內的佛堂廟宇。
將出色的日本美傳揚至世界的德國建築師布魯諾.陶特(1880-1938)曾說:「來到奈良之後,建議大家先造訪規模雖小,但非常古樸素雅且優美的十輪院,靜靜地欣賞其美觀,並細細品味鄰近的樸素街道。」
森鷗外、水原秋櫻子、松瀨青青等文人也曾在詩歌中吟詠的奈良古刹十輪院,敬請靜心參觀。
Jurin-in Temple Official Website

open

解說

十輪院本堂建立於鎌倉時代(西元1185年-1333年)前期,是為了膜拜內部設置的石佛龕而建的佛堂。

十輪院本堂(國寶)

十輪院本堂建立於鎌倉時代(西元1185年-1333年)前期,是為了膜拜內部設置的石佛龕而建的佛堂。
建築物的高度較低,正面的廊台做得十分寬敞,廊台後方設置了用格扇夾著木板,分成上下2扇的門(稱作蔀戶)。整體設計呈現住宅風格,隱約可見中世住宅的影子。屋簷鋪著木板,下方不使用椽子等設計,都具有不同於一般佛堂建築的特色。
建築物正面的兩根柱子上方的蟇股,是強而有力的鎌倉樣式,非常出色。蟇股是用於分散荷重以支撐建築物而設置於屋樑等位置的結構建材,因其下側彷彿青蛙腳般展開的模樣,而被稱為「蟇股」。蟇指的是青蛙,股的意思則是鼠蹊部。
另外還有為了支撐深屋簷,用木材組合而成的軒下組物(斗栱),以及柱頭以滑順的曲線雕刻的繰型(凹形邊飾)等,細節中存在著許多值得一看的建築手法,是獲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。
個數:1棟
建築時代:鎌倉前期(13世紀)
結構及形式:建築物長邊五間(約9.8碼)、建築物短邊四間(約8碼)、單層、寄棟造、本瓦葺(凸型丸瓦和凹型平瓦交互組合的鋪設方式)
重要文化財指定年月日:1902年4月17日(明治35年4月17日)
國寶指定年月日:1958年2月8日(昭和33年2月8日)

十輪院石佛龕(重要文化財)

地藏石佛龕是建立於鎌倉時代(西元1185年-1333年)前期的十輪院本尊,在日本是非常罕見的石佛。龕是安放佛像的石室或櫥櫃,這個石佛龕則是切割花崗岩打造而成,以地藏菩薩為中心,展現地藏世界。
龕中央的本尊地藏菩薩是不拿僧侶智杖(錫杖)的古式地藏,其左右是釋迦牟尼、彌勒菩薩的浮雕。釋迦牟尼入滅後,在彌勒菩薩出世之前,這56億7000萬年無佛存在。地藏菩薩就是在這段期間,受託代替佛祖普渡眾生(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物、處於迷惘塵世的生命)的菩薩。
此外,地藏菩薩周圍環繞著各式各樣的佛和塔等,體現出人們祈禱在死後轉世前往沒有痛苦之淨土(極樂世界)的地藏世界。石佛龕前放著用來安置死者的遺骸或棺材的引導石。龕的上方和左右用梵文陰刻著北斗七星和十二宮等的星座,亦可窺見祈禱避免遭逢天災、長命百歲的現世利益信仰。引導石的左右矗立著刻了經文和佛名的南都佛教傳統石柱(經幢)。這座石佛龕是以當時的南都佛教教義為基礎,並受民間信仰影響而製作的,因此構造非常罕見。雕刻使用的技法帶有同時期中國工藝色彩,也備受注目。
由於亦可看見上過色的痕跡,可見過去整體都是彩色的,讓人聯想到沒有痛苦的死後淨土(極樂世界)。

個數:1座
時代:鎌倉前期(13世紀)
結構及形式等:石造佛龕
重要文化財指定年月日:1925年4月24日(大正14年4月24日)

十輪院南門(重要文化財)

聳立於本堂正面的大門,是沒有裝飾性、結構形式樸素的四腳門。形狀略為內傾的補強柱,以及與本堂相同在屋頂不使用椽子,直接鋪設木板的屋簷等設計,都是類似案例較少見的樸素建築。
南門的蟇股(用於分散荷重以支撐建築物而設置於屋樑等位置的結構建材,因其下側彷彿青蛙腳般展開的模樣,而被稱為「蟇股」)為板狀。不同於可透視另一邊的裝飾用本蟇股,莊嚴而有份量,為整體營造出樸素的氛圍。
與本堂有許多相似之處,推測為同時期的建築。

個數:1棟
時代:鎌倉前期(13世紀)
結構及形式等:四腳門、切妻造(如將打開的書本倒放的屋頂形式)、本瓦葺(凸型丸瓦和凹型平瓦交互組合的鋪設方式)
重要文化財指定年月日:1917年8月13日(大正6年8月13日)

木造不動明王二童子立像(重要文化財)

據說是在平安時代(西元794年-1185年)末期到鎌倉時代(西元1185年-1333年)初期,由佛教僧侶智證大師製作的不動明王及兩尊童子像(矜羯羅童子與制多迦童子),供奉於護摩堂。平常不對外開放,不過毎月28日(閉門日、8月、12月除外)的護摩祈禱會在不動明王前舉行,可進行參拜。
不動明王的頭髮為捲髮,編髪垂落左肩。祂左眼微瞇,露出左邊的上牙和右邊的下牙,緊咬嘴唇,呈現怒容(忿怒相)。背後的光背代表口吐火焰的鳥。右手持劍、左手持有據說是救度眾生(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命、處於迷惘塵世的生命)的繩狀佛具(羂索),二童子跟隨在左右,站立在岩石形狀的台座上。面對不動明王的右側是合掌仰望不動明王的矜羯羅童子,左側的制多迦童子則微微彎腰,轉向望著不動明王。恐怖中蘊含著優美,裝飾性飽滿豐富的模樣,呈現出平安時代後期製作的不動明王特徵。
據說只要衷心祈求一個願望,定能實現,自古以來便深受許多人們信仰。

個數:3尊

看完解說後,明白了嗎?

文化資產情報

【時間】

10:00-16:30 *早上班(8:30-9:20)免費入場

【公休日】

12 月 28 日至 1 月 5 日、1 月 27 日至 1 月 28 日、7 月 31 日至 8 月 31 日不開放 每週一休息(如遇公休日則週二休息)

【費用】

成人(高中生以上):500日元、初中生:300日元、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:200日元

返回奈良縣奈良市的文化資產一覽